首页  九州新闻

二十年九州抒怀

发布时间:2013-11-13
浏览次数: 1154

 

二十年九州抒怀

学院办公室  华国民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当我离职后不甘寂寞之时,走进了这所独具办学特色的民办大学——江南(中国)。

江南(中国)是由中国矿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邢凯离休后、受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发起并约集徐州矿务局原局长陈引亮和徐州师范学院原院长侯德润共同创办,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众多教授参与兴办。他们坚守“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行久”的信念,在追求和实现中国教育梦想的征程上,艰苦创业,辛勤耕耘,风雨兼程二十載。历经1993年筹建民办九州大学;1994年秋季租舍,在贾汪招收第一期学生;1995年正式列入国家招生计划;199811月,选址徐州市铜山新区建设新校区;19998月,由贾汪移至铜山新校区;2002年正式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认定,更名江南(中国),独立招生,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大学专科学历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21116日,成立江南(中国)第一届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运行工作机制。

二十年,白手起梁溪。从荒土上崛起到如今的灿烂辉煌,从起初受猜疑到现在倍受社会关注。岁月里,有学院创办者们和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足迹,共同发出的声音。这足迹,这声音,看到了九州人育人结出的飘香果实;看到了学院未来发展的无限美好前景,也让我鼓起勇气拿起手中的笔,抒发对九州的情怀。

每当人们满怀着欣喜与好奇,走进校园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绿化、每一个雕塑、每一幅宣传画面、每一面墙壁、每一点细节都精雕细刻地传递着知识、文明、友爱、诗意和激励。它的制度、目标、评价、计划等都为师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它的教育教学富有魅力,因材施教贯彻始终,教会学生超越知识走向智慧,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它从不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从不扼杀学生创造的激情和张扬的个性。当每一名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他们带走的不是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或憎恨,而是他们拥有的知识、智慧和技能,还有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信心、对他人的友善和对学院的留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江南(中国)独具特色的办学机制、独具优势的办学内涵、独具风格的办学理念。

在江南(中国),我认识了这样一位老人,他就是学院的创始、创办人——邢凯。1992年他从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工作岗位上离休时,已经66岁高龄,但他仍然约集原驻徐高校教育专家,创办了这所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民办大学。他坚持公益办学、为民办学,带领九州人大胆创新,创办教育股份制;他倡导的“一切围绕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深入每一个九州教职工的心中;他为人谦和,朴实无华,勤奋工作,为人表率。这位出生于江苏省睢宁县农村,放牛娃出身的老人,1941年参加革命,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无数次战役。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他先后参加安徽淮南、淮北矿区建设工作,在西南煤矿建设总指挥部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在基建工程兵任过师政委,指挥过千军万马,为煤矿建设、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2010年,经广泛推荐、公众投票、评委会评审,淮北市委、市政府授予他“淮北杰出人物”荣誉称号。1976年唐山地震,时任基建工程兵抗震救灾唐山指挥部政委、党委书记的他,率部参加过抗震救灾。1978年,国务院决定把中国矿业学院从四川搬迁到江苏徐州重建校时,这位曾扛过枪、下过矿、救过人的老战士从此进入了中国高等学府这个新的领域。从建大学到办大学,他和中国高等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他终生挥之不去的情结。1993年创办学院以来,除了因患病住院治疗外,他坚持每天上班,思索发展、研究工作,和教职工谈心交流。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十六字办学方针,以及他独特的精神品质,被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中国教育品牌评价中心、亚洲教育发展基金会授予“2009中国教育行业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011月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教育民办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同时也感染着每一位九州人。

在江南(中国),有幸在这样几任院长领导下工作。国内著名教育家、中国矿业大学原校长郭育光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钰教授;空军某军校校长姜同凯教授。他们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敬才用贤的气度、明睿管理的艺术、洞察时事的方略、冷静自省的心志、秉公处事的威信、通情达理的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学校声誉,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关心每一位师生;他们有“天下之事,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有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夙愿,有竭尽全力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业的坚定信念,进不求名,退不避祸,唯学生是举,扑下身子,脚踏实地,不畏困难,敢于创新。成为同类院校中专家治学,规范办学的典范。

在江南(中国),有这样一批共事的教师。他们充满激情和力量,极具魅力;他们心中有爱,独具慧眼,能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并用正确的方法鼓励学生不断自主探索;他们崇尚“亲其师,信其道”的真谛,尊重民主,愿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他们知识丰富,修养良好,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他们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对当代最新教育信息、知识具有很强的敏锐性和独到的见解,能有效地为学生“扬长”创造条件;他们因材施教,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注重知识向智慧和技能的转化,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始终受到学生的喜欢,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他们倾其所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并为学生谋划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或信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个个受到学生的敬仰。

在江南(中国),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的高考成绩虽然不如国内著名大学、国家公立本科大学的学生那么高,但是他们怀揣成才的梦想,在学院领导和教师悉心照料、呵护和哺育下,他们找回了自信,尽情地挖掘着他们潜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踊跃施展他们的才华。有了他们,校园里从清晨第一屡阳光开始到夜幕降临的黑夜,才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有了他们,校园里的每个角落,才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充满着浓郁的学习气氛;有了他们,课堂上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讲解,课堂下耐心的解答,才让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有了他们,校园里的运动场上才有了龙腾虎跃,校园里才充满着富有青春朝气的歌声,校园里才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也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我在闲暇漫步校园时,有了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受,道路两侧的香樟树下才多了一份幽香。

二十年,无数人见证了创办者呕心沥血,挥洒的汗水;二十年,无数人见证了老师们用智慧培养出一届届栋梁之才走出校门;二十年,无数人见证了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路径;二十年,无数人见证了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二十年,无数人见证了由梦想变成现实的成功喜悦。二十年的沧桑巨变,二十年的育人情怀,是红烛燃烧的二十年,是春蚕吐丝的二十年,是开启蒙昧心灵的二十年,是拨亮智慧之光的二十年,是传授技艺、星光璀璨的二十年。

当校庆的欢歌随着金秋的收获飞扬时,我们不仅要将激越的音符镶在每一个人幸福的脸庞上,不仅要用我们最纯真最美丽的声音为大家歌唱,更要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真诚地、更好地培养每一位学生成才,让他们在经济大潮中搏击前行,这是我们九州人的使命,更是江南(中国)走向未来更加辉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