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方案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发布时间: 2012-08-27

 

(提纲)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副院长    沈士德

2012.3.2

一、新评估方案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1、新评估方案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

    保证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2、新一轮评估的主要目标:

引导学校抓内涵、抓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省高职院校经过上一轮的评估,规范管理已经不再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摆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前的紧迫课题是如何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内涵,怎样服务社会、办出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评估的目的:

    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的,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强调问题诊断,评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校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新评估方案》的主要特点:

评软不评硬——重视学校内涵建设。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

评动不评静——重视学校动态发展过程。人才培养过程,学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程度。

开方不手术——重视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诊断。

    有以下五个具体特点:

1)评估前先进行资格审查。申请工作评估必须符合基本条件。

2)评估主体是利益相关方:学生、教师、家长、用人单位等。

3)评估内容由普查转向重点。在实施评估时,既要把握被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情况,又要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从信息采集平台展示的结果,确定考察的重点和关键,分析查找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主要评估指标体系做出价值判断。

4)专家身份由裁判员转变为朋友和“医生”。

5)评估方法由核对数据查找资料转变为平等交流、双方互动。深度访谈是主要工作方法。

4、主要指标内涵

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

每个要素有具体的考察内容,有对应的状态数据信息。

江苏省新方案中有14个关键要素的“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在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上有所调整,体现了江苏高职发展特色和新的要求。

1)领导作用:

主要关注点:

1)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学校的主要办学功能,因此,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必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学校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行业发展的对接情况。专业定位准确,重点专业发展良好,重视与区域社会及行业的合作育人。

3)分析学校在高职教育界、同类型学校及本行业中的位置,学校定位不攀大求全,错位竞争,形成特色。

4)校领导主动更新思想观念,认真贯彻落实16号文件,推动全体教师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校领导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的情况。

2)师资队伍:

主要关注点:

1)强调专业课教师提高技术水平和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强调“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但不等于专业课教师就不需要提高学历、职称。

2)生师比仍然是关注的问题。

3)“双师”结构是指专业课教师中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构,兼职教师不等同于兼课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某一门课程或实践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4)兼职教师数量适当,学校注重兼职教师的管理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3)课程建设:

主要关注点:

1)课程体系构建与开发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遵循“确定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的过程。

2)基础课要处理好“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关系;专业技能性课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即教学做为一体。

3)体现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一是企业参与;二是课程引入职业资格标准。

4)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主要是指专业工作经历(含兼职)和专业教学背景。专业工作经历背景指教师从事过某些专业工作(含兼职),专业教学背景是指基础课教师参与过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或担任过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

4)实践教学:

主要关注点:

1)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否成系统,顶岗实习计划的落实与管理,实践类课程课时比例达50%

2)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运行情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否与企业联合共建,有无机制保证。

3)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落实情况良好,能够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4)双证书——既包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也包括行业和企业的资格证书,毕业生获得双证书达80%以上。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5)专业建设与特色:

主要关注点:

1)学校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

2)重点专业建设情况,优势与特色,在校内、外的示范作用。

3)专业为地方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

6)教学管理:

主要关注点:

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管理队伍建设及综合素质。“多元化”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建立由学生、教师、领导、督导人员、校外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管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规范、完善,符合学校实际,同时重点看执行是否有效?二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保障要全方位、多层次、校内联动。

7)社会评价:

主要关注点:

1)学生的就业质量包括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等。

2)招生、就业工作应注意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建立相应制度,对改进教学和管理、提高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社会回报高——主要是指学校服务的行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贡献。即行业企业向学校捐赠的仪器设备、校企合作共建基地、接受学生实习、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数量和质量。

4)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将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结合起来,建立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调查获得的信息要有回应。招生就业的好坏,最终要靠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新一轮评估的基本做法及体会

1、新一轮评估对专家和学校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专家考察的重点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考察的方法是深度访谈为主,要求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必须熟悉情况,对高职教育和岗位工作有较好的研究和学习。

——要求学校提供的所有数据和资料必须真实无误。

2、评估过程体现“果—因—效”逻辑体系。

——从采集平台展示的结果,发现和寻找考察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通过多种方式,与学校共同分析查找成因;

——结合平台和深层原因的剖析,对主要评估指标做出价值判断;

——和学校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3、关于深度访谈

访谈是双向的、平等的,不要弄虚作假。

原则:(1)目标聚焦:防止漫无边际;

      2)共享反思:相互交流,促进思考;

      3)辩论底线: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不可伤害自

           尊,以势压人;

      4)发散收敛:不能把一切原因归之于外部。不能

           纠缠,适度收敛;

      5)平等开放:要营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相互平

           等,坦诚交流;

4、专业剖析

专业的确定:原则上剖析学校认为比较好的专业,一般由学校推荐1个,专家组随机指定1个。

剖析方法和步骤:专业带头人汇报(20分钟)——查阅相关资料——讨论——个别深度访谈——说课或听课(根据需要)——实地考察专业实训条件(根据需要)。

专业剖析要点:

1)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服务域)、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特色)

2)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ABC类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合作育人)

3)教学基本条件。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引企入校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深度合作的实习基地)

4)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就业质量与社会声誉及满意度调查(第三方中介机构)

5)社会服务。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

评建要点:

1)专业带头人十分关键,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讲清专业的建设思路与特色是什么。

2)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构建是重点。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是否建立长效机制。

4)相关教师、学生积极配合,了解专业情况,主动展示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果;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大纲)等文件。

5)存在问题不要回避,要仔细分析原因,提出准备解决的办法。

5、说课与听课

说课是教师对自己讲授课程的介绍。通过说课可以反映学校课程建设的情况,也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课程的确定:由专家抽取。

考察程序:教师用课件介绍——专家咨询——交流讨论——查阅教学资料(必要时)

说课主要内容: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环节安排;

3)依据职业标准或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内容改革;

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5)考核方法改革;

6)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评建要点:

1)所有教师都要准备,说课要成为教师教学的必要环节。

2)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要主动参加教研活动,参与课程建设,研究教学内容改革,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才能真正说好课。

3)教学模式改革是重点。高职教育如果是照本宣科或者照屏宣科,老师满堂灌,很难培养高技能人才。

6、新一轮评估的主要做法:

1)强化数据平台的作用,考察二年的数据。专家进校前将数据平台分析意见给组长。教育厅已经开发平台分析软件。

2)说课的数量在五门左右,保证说课选择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3)深度访谈对象注意选取各方面的代表,即访谈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广泛性。

4)访谈、说课强调常态性,建议在当天早上通知为好。

5)校外实习基地访谈随机抽取,不要搞专门的汇报会。

6)专业剖析,学校推荐一个要突出特色和在本校的示范性,不同于专业评估。抽取的主要看学校的整体水平。

7)学校评建工作常态化,除了规定的几个报告和规划,不要专门准备评估材料,文件资料放在相关部门。

8)专家组成多元,外省专家(全国同行比较)、行业企业代表等。

9)专家组的意见不向社会公布,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主要解决制约本校内涵发展的瓶径问题,所以分析诊断要象所评的学校。

10)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

7、专家组对被评学校的现场考察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考察评估工作概况;

二、对学校评估工作的总体印象;

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成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整改意见;

六、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的建议。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

三、迎评促建工作安排    

1、深入开展专业剖析、说课活动

1)准确把握专业剖析及说课的内涵

从已开展的专业剖析与说课情况看,存在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如何深入的困惑,甚至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也不知道课该怎样上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还要不要做?学科体系课程不好吗?学做合一理论怎么讲、讲多少?工作任务导向课程还要不要再提?所以,当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也应该说是较为脆弱的阶段、较为关键的阶段。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让我们的改革无法深入、成果回流。面对这些,我们要关注两个问题:

关注两个问题:

1)是坚持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主要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落脚点是专业建设,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论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管理、顶岗实习、教师团队建设、都要强调工学结合的效果问题,这是我们实施职业教育关键所在。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会举办不同培养层次,但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不会变,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就是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继续探索和推广“双主体”育人的新机制。

2)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不要一刀切、一边倒。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就不分具体的课程性质,都套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等教学模式,工作过程导向呼声不高了,就马上都又回到学科课程。我们是要培养人的,一方面要注意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强调做中学,同时学做合一课程也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讲授。另一方面现代大学具有知识传授功能,要注重学生的技术基础和后期发展。所以我们要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部门要研究不同课程性质的分类管理。

2)认真组织专业剖析、说课活动 

教务处在暑假期间要集中安排专业剖析及说课活动,各教学系部要认真按要求组织本部门开展活动,每一个专业都要进行专业剖析,每一个教师都要进行说课,并推选优秀的专业、优秀的课程参加全院专业剖析及说课交流活动,共同研究、学习、提高。参与交流的每个专业、课程,教务处指定12名专家做重点分析,要求全体中层干部、教师都要参加。

2、扎实做好评估基本材料准备工作

1)教学系部材料准备

教学系部的相关基本资料,重点是专业调研报告、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含实践环节标准)、毕业设计(论文)、实验(训)相关资料、工学结合相关资料(顶岗实习记录)、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提供材料时间段:两个学年。

2)相关职能部门材料准备

相关职能部门的材料重点是系统化的管理文件,以及各项工作的运行台帐,其考察的重点是:是否符合现代职教思想,能不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运行管理的规范化与先进性。

教务处、人事处、学工处、实训部、校企合作部门、质量考核部门等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本部门管理规章制度、运行文件,通过废、改、立进行全面的梳理。废除多年已经不再能指导、规范工作的管理文件,修改不能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文件,要主动适应、引领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要求,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制度文件,以解决当前办学中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在校企合作管理、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兼职教师管理、教师的现场实践管理、学生实习实训的风险与预警管理等方面上,每个学校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职能部门要投入精力、深入研究、精心设计。在这里主要强调制度的系统化、协同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加以研究分析,现在很多学校管理文件是出台了很多,不但解决不了关键问题,还带来了新问题。一项系统化的管理文件包括管理制度、运行规范、作业文件等要前后连贯,要注意和相关文件的一致性,更需要各部门的协作。

对于运行台帐,考量的就是我们各职能部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我们的各项管理制度文件是否切实的较好实施。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训管理等等都要有详实的分类、分项目台帐,也要分学期、分学年装订成册。特别是顶岗实习、学生实训、实训室使用、设备使用等,要求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3、全面落实“一师一企”制度

“一师一企”是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模式,在丰富教师企业经历、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服务企业、促进校企融合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教师持续联系某个特定企业并进行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参与这家企业的工作,有一个长期的工作积累过程,共同见证企业的成长历程,全面、系统的研究一家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管理、运行机制、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技术研发,深度融合到企业中去,和企业共同成长,实现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长效管理。

人事部门具体深入地落实“一师一企”,帮助老师和企业共同确定年度工作内容,保证能够与企业进行实质性和长期合作,避免走过场。要掌握每位教师与企业合作情况,及时调度和调整不适应合作的企业和教师,保证“一师一企”计划的顺利实施。实施“一师一企”的教师要保持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假期、学生实习等时间,到企业进行学习调研,开展深度合作。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对教师实施“一师一企”计划的情况,开展不定期检查,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4、做好数据采集平台工作

数据平台是新一轮评估的基础,也是新一轮评估的逻辑起点,专家进校前会拿到两年的数据,查找奇异点,然后根据奇异点到校通过访谈、听课、专业剖析来进一步的明确问题。麦可思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报告是专业的年度考核表,数据平台分析就是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年度体检表。

四、对学校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1、评估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具有分类指导的作用。

初期发展阶段:通过评估促进主管部门和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引导和推动内涵建设;

成长发展阶段:通过评估在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按照有关指标要求注重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

成熟发展阶段: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强调特色发展。

学校所处发展阶段定位不同,评估解决的发展瓶颈也不同。

2、以状态数据常态化管理为抓手,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1)状态数据平台是学校、系(院)两级领导对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等各项建设工作进行正确把握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

2)数据平台就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温度计和风向标,状态数据能够真实的反映教学状态,指导改进教学工作。

3)使状态数据平台成为学校常态管理、动态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

3、以状态数据分析为依据,加强建设、发展特色。

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主要表现指标(KPI)与主要影响因素(KSF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评估

要素

主要表现指标(KPI

主要影响因素(KSF

3.课程建设

3.1课程内容

1.课程结构(7.2

2.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门数(7.2

3.顶岗实习周数(7.4

4.兼职教师授必修课门数(6.3

5.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数(7.2

6.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7.2

1.课程建设理念、模式 方法等创新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4.课程政策与管理制度

5.课程改革经费投入

6.校企合作深化程度

3.2教学方法手段

3.3主讲教师

3.4教学资料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围绕课程建设进行师资、实训配置;形成校内、校外完整的教学系统。

以行业发展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定位。由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研究制定出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系统构建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实践课程三类课程。基础课程形成项目引领的教学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将企业生产实际作为项目引入课堂。

围绕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具体需要,进行师资、实训条件的配置。聘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课程、教材开发,形成行业、企业认可的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

尊重客观现实,逐步做到校内外实践性课程教学主要由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担任;校内理论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主要由校内专任、兼课、返聘教师担任。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表现指标(KPI)与主要影响因素(KSF

主要评估

指标

关键评估

要素

主要表现指标(KPI

主要影响因素(KSF

2

师资队伍

2.1专任教师

1.师生比(1.3

2. 教师职称、年龄、双师结构(1.3

3.专任、兼课教师数/兼职、兼课教师数(1.3

4.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6.1

5.教师教科研能力(6.16.26.3

6.企业挂职培训教师数(6.1

7.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5.2

1.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模式、方法等创新

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3.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4.兼职教师管理与考核制度

5.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与评价制度

2.2兼职教师

 

充分调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建设三支队伍、实施三层培养、打造三种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三支教师队伍

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聘任行业知名专家、企业技术能手、企业管理骨干主要承担校外专业实践课教学

校内教师队伍

校内专任、兼课、

返聘教师主要承担校内

    专业及基础课教学

校外兼课教师队伍

周边高校的高职称教师,作为承担校内基础理论课教学的补充力量。

 

教师队伍三层培养

基础课教师重点培养按学生认

知特点设计学习项目的能力

项目设计能力培养

专业课教师重点培养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

    程及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

能力培养

企业教师重点培养教

学组织与实施能力

教学组织

能力培养

 

三种教师团队

职教专家为指导,行业专家、

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和学院的专

业带头人组成

指导型专业

建设团队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企业技术骨干为中坚,试行

       “双师联合授课”

工程型课程

教学团队

 

从企业技改、社会服务等项目

中遴选课题,由企业技术人员、    

           教师和学生组成

服务型技术

研发团队

 

 

3)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主要表现指标(KPI)与主要影响因素(KSF

主要评估

指标

关键评估

要素

主要表现指标(KPI

主要影响因素(KSF

4.实践教学

4.1顶岗实习

1.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4.1

2.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4.1

3.实训基地实训室使用率(7.2

4.校外实习基地数量(4.2

5.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人、学时/年)(4.2

6.校外实习基地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数(4.2

7.校外实习基地接收毕业生就业数(4.2

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理念、模式、方法创新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

3.实践教学条件内涵建设

4.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与运行

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4.3教学管理

4.4实践教学条件

4.5双证书获取

 

2)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建设实训条件。大力改造、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

按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     围绕课程实践环节内容制定实训项目      依据实训项目建设实训条件

3)实施“三站式”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形成规范、可控、可测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

三种类型工作站

驻地工作站

在校外实习相对集中的地区或企业设立

教师现场管理实习,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技术研发

流动工作站

在校外实习相对分散的地区组建,指导教师联合巡回检查指导

网络工作站

搭建作业流程控制、远程技术指导、网络会议的网络管理平台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主要表现指标(KPI)与主要影响因素(KSF

主要评估

指标

关键评估

要素

主要表现指标(KPI

主要影响因素(KSF

3.课程建设

3.1课程内容

3.2主讲教师

1.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2);

2.校外兼职教师(6.3);

3.顶岗实习与录用(7.4);

4.产学合作(7.5);

5.社会捐赠情况(9.3);

6.就业单位与联系人(9.4

1.校企合作理念、途径、办法等创新,以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2.学校主动服务企业意识,服务渠道、类型等;

3.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开展及企业回报情况。

4.实践教学

4.1顶岗实习

7.社会评价

7.3 社会服务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构建“三类别、三层次、三通道”的校企合作体系。

1)校企合作三类别

梳理、定位合作企业类型,把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订单培养;以及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接受学生实习、接受学生就业、捐资;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开发教材等的不同合作类型,分为“校企协作类、学校服务类、企业支持类”校企合作的三大类别;

2)校企合作三层次

依据合作深度分为“融通式 、紧密式 、松散式”校企合作的三个层次

3)校企合作三通道

按照校企合作不同主导类别和深度层次的定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避免校企合作初长期只追求量的增加,而无法顾及合作深度与内涵的状况。积极构建学校政策导引、系院主力合作、扎根服务专业的格局,纵横打通“学校、系院、专业”校企合作的三级通道。

 

 
版权所有Copyright江南(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